2008年7月27日 星期日

整治河川水患應有全面思考與做法

  • 2008-07-22 工商時報 【工商社論】

     一個徘徊於中度、輕度之間的颱風卡玫基,竟然在台灣本島造成二十人死亡,八億多農業損失的重大災害,雖然颱風帶來的雨量,在很多地區是史無前例,但如此重大的傷亡、財務損失,絕對需要全國各界共同思考其中癥結,並集合朝野物力、人力乃至智慧,提出妥適對策,徹底落實,以期將類似災害有效防堵或降低。

     對於七一八水患的受害人,不管是生命、健康或財產遭受損失者,我們首先表達哀悼及慰問之意,並期盼朝野記取教訓,讓類似的天災遺禍不再發生或不再如此嚴重。坦然言,因為災情超乎預料,包括經濟部水利署、交通部氣象局頓時成為全國檢討對象,甚至一向溫和的馬英九總統都嚴厲批評,顯示卡玫基颱風的災害確實很重,帶給國人很大創傷。但必須指出,如果卡玫基颱風的因應政策與做法,能夠將國內當前的防颱防洪思維與設施不足乃至錯誤的缺失予以全盤曝光,並做為未來的檢討、改善參考,以致可以將未來的颱風、暴雨災難與損失降至最低,如此卡玫基颱風的來襲未嘗不是塞翁失馬。

     其次我們認為,面對颱風暴雨發生頻率提高,損害日益擴大趨勢,國人的整治河川水患,不但做法上應該擺脫以往「水來土掩」的圍堵方式,思考上更要放棄唯政府是問的傳統,改採全民防洪抗災新模式。具體而言,我們認為整治河川水患不應有藍綠之分。在卡玫基颱風災情曝光之後,不但執政的泛藍立即攻擊扁政府八年執政,花費鉅資而未見整治水患成效,在野的綠營也不假辭色,立即反駁因為泛藍在國會杯葛法案及預算,以致治水預算遲遲不能過關延誤了整治河川水患時機。坦然言,如此的藍綠互批、朝野對幹,不但對卡玫基颱風已然造成的災害無濟於事,對剛剛飽受卡玫基颱風侵襲而心驚肉跳的民眾而言,又有何助益?徒然給予民眾這個國家實在沒救的感慨吧了。何況,稍有知識的人皆知,台灣水患之日益嚴重,肇因絕非一朝一夕,而是累積了多年的政策失誤所致,事實上,早在民進黨執政的二○○○年前,即可能已埋下了今日水患的遠因。

     再者,整治河川與水患不應有中央與地方政府之分。除了前後的執政團隊必須為水患概括負責之外,我們認為,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也必須共同承擔水患不能有效防治的責任。經由這一次卡玫基颱風的教訓,事實上以往的颱風與暴雨也有類似的參考價值,也就是河流為害並不分天南地北,更不分縣治或中央,因此,河川劃分中央或地方權責雖然有助於預算與維護工作的進行,但防洪不能分段治理已經是中央與地方的共識,我們希望中央政府能夠主動承擔起規畫、經費籌措,以及推動施工的全部責任,甚至列為全國擴大內需政策的一部分優先進行。

     最後,我們必須指出,整治河川水患更不能只責成政府,民眾袖手旁觀,反而必須朝野合作才能有成。從歷次的水患與災情,其實朝野心中都應有一些概念,除了雲林等低窪地區因地層下陷而小雨就成災外,台灣很多地區,尤其是都市,隨便一場小雨,也往往就能造成水鄉澤國,癥結即在於下水道大都嚴重淤塞所致。而其肇因除了是一些不肖廠商違規讓電線電纜占據排水空間外,很多民間的廢棄物,尤其房屋改建裝修棄置的建材、樹枝、塵土及日常用品淤塞排水道都是問題所在。我們希望工商企業、民眾瞭解水患之普及與嚴重化,不但造成人身與財產的危害,更傷害台灣的國際形象,而能在督促政府加強防洪政策與設施之際,也提高企業的社會責任感與自己的公德心,不但不隨意棄置公司或家庭廢棄物以免堵塞水流空間或地下排水管等渠道,更能提升環保觀念加強林木栽植以加強水份涵養,落實全民防災進而杜絕水患。

要治水,先保水

  • 2008-07-22 中國時報 【■孫志鴻】

     卡玫基颱風再一次暴露台灣環境的脆弱性,再加上全球暖化的威脅,我國治水策略有必要做適當的調整。應從現在注重排水與興建堤防的策略,增加與台灣自然環境能調和的保水策略。

     台灣除了面臨水患的威脅之外,也面臨乾旱時水資源不足的困境,因此現行治水方案的加強排水與興建堤防策略,將颱風帶來的大量雨水快速的排放到河川及大海,不僅浪費了寶貴的水資源,同時也造成排水系統與河川負荷的增加。更重要的是,遇到像卡玫基颱風這種異常型態的降雨,淹水似乎也無法避免 。

     較先進的治水策略應是思考如何將寶貴的水資源留下,並降低排水系統及河川的負荷。目前台灣已無適當的地點可建造大型山區水庫,因此在山區目前可行的策略,是請林務局及水土保持局加強山區的水土保持工作,增強森林的水源涵養功能。此外,可在山區中的適當地點,以生態工法建造數量眾多的小型水塘,平時可作為生態池及山區作物灌溉之用,在颱風來臨前可將水塘淨空,讓颱風帶來的雨水能盡量留在山區,避免雨水快速的排放到河川造成平地的淹水。

     平地及都市的住宅區、商業區、工業區及學校機關用地,則應推動雨水回收系統,讓平地及都市的地表徑流能回收成為都市綠美化所需的澆灌用水。政府可從現有治水方案經費編列雨水回收的補助經費,讓全省數萬個社區開始落實雨水回收,用積少成多的方式,也可回收數量可觀的水資源,並降低都市排水系統的壓力。

     至於西部平原及濱海地區,可考慮以國土規劃土地重劃的方式,將目前低窪的易淹水地區開闢為中小型滯洪池,可容納颱風時帶來的大量雨水,平時也可作為灌溉及養殖水資源之用。開挖滯洪池產生的土方,則可用來墊高附近的土地,作為新社區用地。此一新社區因為可免於水患,地價將會比附近易淹水地區的地價高,因此經過土地重劃產生的新社區用地,可作為與因建造滯洪池被徵收用地的地主交換土地之用。此一方案不須要政府事先編列大筆的土地徵收費用,可提高本方案的可行性。

     筆者所建議的治水新策略,是以分散式保水的方式,利用許多中小型工程,從山區、都市、到平地及濱海地區以積少成多的保水方式,可彌補現有治水方案過度追求排水及建造堤防圍堵河水的缺失。

     現行的治水方案不僅需花費大量治水經費,且成效有限,同時無法留住寶貴的水資源。筆者所堤的新策略若能認真的執行,其總體效益將可比擬新建許多的大型水庫,但卻沒有興建大型水庫破壞生態的缺點。這個方案若能獲得政府、學術界及民間團體的共識積極的推動,將有希望徹底解決台灣的水患問題,讓台灣邁向真正的永續發展。

     (作者為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教授)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