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30日 星期一

PVC不愁沒有安全替代品

  • 2009-03-06 中國時報 【謝和霖】

     日前環保團體召開記者會,指出三號塑膠PVC的危害,並呼籲政府全面禁用PVC於食品包裝材料與醫療用品、禁止PVC進入焚化爐及汰換PVC水管。環保署隨後也以新聞稿回應,略以:一、因食品容器與醫療用品涉及衛生署主管法規,宜由衛生署評估。二、PVC等多項塑膠製品,多年來已有回收體系,已有效減少其進入垃圾焚化廠之數量。三、環署已採行多項措施,包括針對PVC容器收取較高的回收清除處理費,以經濟誘因引導業者減少PVC之使用。

     針對環保署說法,我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在市場上,除了看到PVC用於食品包裝外,也看到許多其他較PVC安全的材質用於食品包裝。比如食品容器,PVC實屬少量,大多為PP、PE與PET;又如蛋盒,除PVC外,亦有紙盒存在,PP與PS也都可以製成類似產品,而且盛裝雞蛋應不涉及衛生署主管的衛生標準相關法規。又如生鮮食品上包覆的保鮮膜,則存在著不用保鮮膜的包裝方式,而家庭用的保鮮膜除PVC外,也有PE、PMP材質存在。既然替代的材質或包裝方式存在,為何環保署不直接禁用?

     至於醫療用品,我們關心的是用於血袋、輸血管、點滴袋、點滴管等軟質PVC產品,這些PVC醫療用品中的塑化劑會直接透過血液與點滴液而直接進入人體,而且多為一次即丟,成為醫療廢棄物焚化爐排放戴奧辛的主要來源。就我們了解,國內約有一半醫院使用的是非PVC材質的安全替代品,可見安全替代品存在,環保署為何不直接禁用?

     況且,要禁用PVC,環保署有充分的法源依據,如廢清法第二十一條與資再法第十三條,均賦予環署禁限用物品的權力,以避免某些物品在廢棄後對環境的傷害。在有法源及安全替代品存在下,環署實不應以涉及衛生法規而卸責。

     其次,既然環保署認為PVC可回收,為何不能禁止PVC進入焚化爐?再者,目前環保署針對PVC所採取的措施,僅是針對PVC容器,並非PVC所廣泛使用的用途。

     故再次呼籲,請環保署立即禁止PVC用於食品包裝與血袋、輸血管、點滴袋、點滴管、手套等醫療用品;同時將所有PVC製品公告為應回收項目,並比照PVC容器,適用較高的回收費率。

     最後,有關PVC水管汰換的問題,環保署在其他新聞中指出:「因其他替代材質延展性都未如PVC佳,故仍無法改變PVC的大量使用。」這並非實情。在管路的應用中,PVC的替代材質包括PE、不鏽鋼、鑄鐵、混凝土等。以塑膠管路而言,PE管的耐蝕性、衛生性、耐衝擊性、柔韌性皆較PVC管優良,只是施工方法國內較陌生,但許多國家,PE管的發展遠優於PVC管,因此只要政府送出明確的訊息,市場就會改變。

     因此,淘汰PVC水管或其他PVC產品,技術上並不是問題,問題只在於政府的決心。環保署廢管處千萬不要再像過去一般,只因為廠商抗議就放棄,應廣泛向大眾說明PVC的危害,以尋求民意的支持。

     (作者為看守台灣協會祕書長)

濁水溪揚塵 雲縣6鄉鎮受害

  • 2009-03-12 中國時報 【周麗蘭╱雲林報導】

 ▲濁水溪河床因上游攔河堰「吸」水之故,下游河床乾枯裸露,沿岸學童上學需戴口罩。(周麗蘭攝)

     全台最長、最廣的濁水溪,河水幾乎被集集攔河堰「吸」光,不只出海口處前廿五公里的生態幾近死光,沿岸居民更飽受揚塵之苦,從去年十一月到今年一月,每月都至少有廿五天超過標準值,雪上加霜的是,雲縣環保局雇臨時工灑水計畫上周又遭中央駁回。

     環保局空氣噪音汙染防治科長曾淑貞指出,濁水溪因嚴重缺水,下游沿岸的生態幾乎死寂,二崙鄉自強大橋下游附近,距離出海口約廿五公里,只剩吳郭魚能活。

     三個月有八十一天逾標準值

     曾淑貞表示,由於生態死亡加上上游攔走砂石,下游的沿岸河床裸露更嚴重,彰化縣廣達六千四百公頃,雲林縣有兩千六百公頃,東北季風吹襲下,位於下風處西螺鎮、二崙鄉、崙背鄉、麥寮鄉剛好接收兩岸的揚塵。

     雲縣環保局在二崙鄉旭光國小旁監測發現,去年十一月到今年一月,有八十一天超過標準值,其中十二月僅有一天是正常的,這三個月懸浮微粒最高曾超過標準值八倍。管轄單位水利署第四河川局去年分別遭雲林縣環保局、彰化縣環保局開單告發。

     雲縣府表示,第四河川局坐視不管,環保局今年二月向環保署提出「九十八年短期促進就業措施抑制濁水溪揚塵工作計畫」,擬雇臨時工灑水,卻遭以無經費駁回,原因是該局不應裁判兼球員─開單告發水利署,卻又幫忙做工。

     蘇治芬鼓勵學童寫信給總統

     環保局表示,濁水溪南岸的雲林縣六鄉鎮,最嚴重者一年長達六個月都是風沙漫天,學童上學都有困難,戴口罩才敢呼吸,今年春雨少,濁水溪揚塵勢必更嚴重。

     二崙鄉新興社區居民指控,濁水溪的細沙不只使他們吃飯攪沙,還導致村民肺功能變差。曾淑貞表示,細微粒進入呼吸系統或於肺泡中沉積,對人體危害的確頗大。

     縣長蘇治芬昨出席在二崙鄉旭光國小舉辦的抑制濁水溪揚塵說明會時,鼓勵小朋友一人一信,寫信給馬總統「我們不要戴口罩」。

2009年3月6日 星期五

乾熱氣候 助長澳洲森林大火

  • 2009-02-12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謝佐人】

    澳洲近來造成嚴重傷亡的山林大火讓人怵目驚心,各界矚目,而從澳洲的情況也可以讓人瞥見全球氣候暖化的未來。專家指出,地球氣候改變無須為單一的旱災、火災或水災負全責。但是專家也強調,當地球氣溫越來越高的同時,農田及森林也更加乾旱悶熱,因而使得火災更容易發生。

    有部分專家認為,氣溫升高導致澳洲的氣候更走極端,不少高山上的皚皚白雪將會消失,位於熱帶地區的澳洲北部也會遭到更加強烈的熱帶氣旋侵襲,而澳洲東南部的火災發生的機率也會更加頻繁。

    澳洲一名氣候專家指出,過去這幾個星期,澳洲各地天災毫無疑問地可部分歸咎於氣候暖化及溫室效應。

    澳洲每年從十月到隔年三月,是山林火災發生最頻繁的季節,澳洲各地每年都有上萬起火災,而氣候的變化確實使得這些火災更加劇烈猖獗。

    最近這場山林大火,綜合各方因素可歸納出,第一,澳洲長達十年的乾旱已經使得林木乾旱異常,其次,持續破紀錄的熱浪籠罩整個地區,促使當地上週末氣溫上衝到攝氏47度,創下新高紀錄。另外再加上,每小時高達100公里的強風肆虐,助長火勢延燒,使得東南部「維多利亞省」火災災區宛如火爐一般。

    而東北部「昆士蘭省」前幾個星期,連續豪雨成災,全省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土地都泡在水中,三千棟房屋建築受損,災情慘重。

    一個由跨部會官員及專家組成的氣候改變審查小組表示,氣溫升高會造成全球水資源短缺,農產欠收,同時,暴風雨及熱浪也會導致更多人死亡。尤其在澳洲,南部乾旱,北部水患不斷,對氣溫敏感的大堡礁也深受影響。

    澳洲政府一個氣候研究機構指出,2007年澳洲的平均氣溫上升的攝氏一度,但若廢棄排放的情形持續不加以阻止,到了2070年,澳洲氣溫將再向上升高攝氏五度。

    專家指出,澳洲南旱北澇的災情或許不能完全歸咎全球氣候暖化,但卻足以讓環保人士勸說全球各國政府加速實施降低廢棄排放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