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4月15日 星期三

加拿大面臨水災威脅 拉起防洪閘門

  • 2009-04-09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謝佐人】

    美加邊界的「紅河」水位高漲,一路北上流進加拿大「溫尼伯湖」,加拿大面臨洪水威脅,嚴陣以待,有關當局已經拉起「溫尼伯」洪水閘門,以引導大量河水流入「溫尼伯」四周水道。加拿大緊急事務部門官員預料,「紅河」最大洪峰這星期將達六公尺高,未來一、兩個星期將直接衝擊「溫尼伯」地區。

    雖然這股洪峰不如侵襲美國「北達科他州」的13公尺高,但是「溫尼伯」所在的「曼尼托巴省」南部大片平原已遭洪水沖刷,三分之二的農地都已成水鄉澤國。過去幾星期,加拿大當局為疏減洪災,已加緊清理河道,疏通壅塞在河中的浮冰,不過,隨著大量河水流入,冰塊會加速溶解,水位也將進一步增高。

    目前沿河地區居民已經完成鞏固堤防及堆沙包的措施,預計第一波洪峰會在(當地時間星期四)稍晚抵達。加拿大「曼尼托巴省」自從1997年慘遭洪水重創之後,已經斥資七億九千多萬加幣,約合新台幣214億多元,加強各項防洪措施。

加拿大200棟民房因洪水受災

  • 2009-04-14 新聞速報 【中廣新聞╱謝佐人】

    加拿大中部「紅河」水位高漲,夾帶大量冰塊,氾濫成災,造成沿岸兩百多棟房屋民宅受災。

    當地官員表示,遭水災侵襲的房屋有的全毀,有的只是地下室淹水,受災程度不一。受災慘重的「聖克里門斯」市長視察災區後表示,還有不少房屋水淹達1.1 公尺深。

    過去幾星期,救災人員不停地與暴漲的河水奮戰,除了在堤防堆沙包外,還使用破冰機擊碎河中冰塊,以加速河水流動。不過,所有的防洪措施因為週日一股突如其來的洪峰而全部破功。河中大量冰塊推擠,導致河水淹過提防,氾濫成災,一百多戶人家緊急撤離,不少民眾被迫爬上住家屋頂,60人受困後獲救。

    「紅河」所在的「曼尼托巴省」政府已承諾要提供災民財務援助。加拿大總理「哈柏」今天也將前往災區視察。

    流經美加兩國的「紅河」上個月底在美國邊界的「北達科他州」就已經造成嚴重水患,最近,「北達科他州」大雨不停,使得河水水位高漲,導致下游河段嚴重氾濫。「曼尼托巴省」南部大片平原因此水淹成湖,還有多條公路也因淹水而關閉,其中包括一條連接美加兩國的高速公路。

加拿大曼尼托巴省紅河氾濫 數百房屋毀損

  • 2009-04-14 新聞速報 【中央社】

     加拿大曼尼托巴省會溫尼伯北方近聖克里門斯鎮的一段紅河,由於河水氾濫,已有上百間房屋毀壞,無法再居住。

     加拿大新聞社(Canadian Press)今天報導指出,近聖克里門斯(St. Clements)一段的紅河(RedRiver ),由於水位暴漲,加上高達三公尺的冰塊堵塞河道,致使洪水溢出河岸,淹沒附近家園。

     聖克里門斯鎮長史傳(Steve Strang)表示,目前有些房屋仍淹沒在4英尺高的水中,其中有些房屋可能無法再居住。

     史傳表示,有關單位目前正在對洪水危害進行評估,若可能,仍會准許民眾回家搶救一些貴重物品。

     防洪人員過去幾周來,已用盡一切辦法防止洪水氾濫。他們曾使用破冰機,擊碎冰塊,使水道暢通。亦在河岸堆高沙包,築堤防,但仍無法阻止洪水潰堤而出。

     上周末,一塊巨大的冰塊堵塞了河道,使得紅河在溫尼伯湖(Lake Winnepeg)南20公里處即潰決。紅河最終注入溫尼伯湖。

     洪水決堤後,100多戶人家必須疏散,60多人必須靠救援才能逃離。有些人甚至爬到屋頂等待救援。

     史傳表示,這是該地區長久以來最慘的一次水患,人們都猝不及防。

     曼尼托巴(Manitoba)省政府已表示,會提供災戶財務援助。政府間事務廳長(IntergovernmentalAffairs Minister )艾希頓(Steve Ashton)表示,這實在是一個極獨特且具挑戰性的時刻。

     曼尼托巴省人民,對每年春季遭遇水患已習以為常,但今年水患可能是過去數十年來最嚴重的一次。這導因於三項因素。

     首先,去年11月因豪雨,土壤尚未結凍,便被雨水浸透,使得冬天的雪融化後,無法被土壤立即吸收。其次,美國北達科他州(North Dakota)冬天的大雪化成水後,流進紅河,使紅河水位不斷上升。第三,冬天嚴寒的天氣,在紅河中結成厚厚的冰塊,入春後氣溫始終在零下,使得冰塊融解速度緩慢,堵塞河道。

     曼尼托巴省洪災何時才會過去,目前尚不清楚。美國北達科他州最近才下過大雨,洪峰預計本月下旬才會抵達曼尼托巴。980413

三峽大壩工程 中國擬再遷400萬人

自由時報20071013
中國當局有鑒於三峽大壩的潛在環境危險,將再遷移四百萬人民。圖為重慶市開縣民眾十二日忙著搬運家當,他們將因三峽大壩工程而遷居他處。(路透)

15年內強制遷移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美國華爾街日報十二日大幅報導,中國當局鑒於三峽大壩的潛在「環境災難」,將於未來十至十五年再強制遷徙大壩周邊四百萬人民。為了興建這座全球最大的發電水壩,迄今已有一百四十萬人被迫遷離家園。

官方坦承潛在危機

華爾街日報引述新華社指出,中國國務院上月二十日批准這項人口遷徙計畫,三峽大壩庫區長達六百四十公里,四百萬名居住庫區附近的人民將被「鼓勵」遷移。

不到一個月前,中國官員才在一場相關會議上首度公開承認三峽大壩面臨土石流、土壤侵蝕與污染等「潛在危險」,並警告「若不及時預防治理,恐釀大禍」。

土石流、湧浪 毀村噬地

重慶是受大壩工程衝擊最大的城市,重慶市副市長余遠牧表示,人口重加安置是保護壩區生態的必要措施,大壩區域的生態環境脆弱,無力承擔大規模的都市化與人口過多等問題,目前大壩重慶段沿岸已有九十一處坍塌。此外,湖北省秭歸縣廟河村則因面臨嚴重的土石流威脅,村民已被迫遠離家園。

中國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汪嘯風在前述會議中曾指出,庫區周邊的土石流產生了高五十公尺的湧浪,巨浪沖撞堤岸,造成可觀破壞。

媒體著墨 暗批江澤民

五年一次的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大會(十七大)將於下週召開,華爾街日報報導,部分觀察家認為,中國官方媒體在十七大前夕著墨三峽大壩問題,恐含有深層的權力爭逐因素,大壩工程與前領導人江澤民有密切關係,然而現今的領導階層,包括國務院總理溫家寶都對三峽大壩保持距離。

該計畫因迫使數以萬計人民遷居、淹沒重要歷史遺跡與重塑長江流域,在推展之初就面臨反彈聲浪,然而這些抨擊之聲都遭到壓制,一九九三年全國人大會議中,三分之一的代表對大壩計畫投下反對與棄權票,展現罕見的異議。

一九九四年大壩工程開工,至去年主體工程完成並開始蓄水後,一連串問題也浮現,包括更為頻仍的土石流、日益嚴重的水污染,以及欠缺土地安置遷離人口等。

看問題╱土石流、水污染 當初沒料到?

20071013自由時報編譯魏國金╱特譯

美國華爾街日報八月底的「三峽大壩之憂」一文,深度頗析工程壯闊的三峽大壩正面臨的自然環境與人為污染的嚴峻挑戰。三峽大壩終究會成為中國人最引以為傲的建築奇蹟,抑或是揮之不去的浩劫夢魘,著實令人憂心。

報導直指,三峽大壩計畫正面臨土石流與水污染等始料未及的問題。大壩主體工程完工才一年,然而,截水量的龐大重力已使陡峭的長江河岸多處受到侵蝕,加上水位波動頻繁,引發一連串的土石流災害,進而使大壩周邊的地質結構受到破壞。

華爾街日報以湖北省秭歸縣的廟河村為例,距離大壩上游十六公里的廟河村,在五月雨季水庫水位上升之際,短短五天中發生了四次「滑坡體蠕動變形」事件,民宅因地面挪移而龜裂,數百村民被迫倉皇搬遷。官員擔心,若整片山坡坍塌入水,不僅居民身家不保,長江水道運輸也必受重大衝擊。

泥沙淤積 不定時炸彈

此外,大壩阻擋了淤泥向下游堆積,致使上海等地區的長江入海口收縮,海洋的鹹水因而倒灌入內陸。

泥沙淤積是大壩興建時最令人憂心的問題,長江每年會將五億立方米的淤沙帶入三峽,若無法排出,大壩恐坍塌,雖然工程師在壩體底部興建二十三道閘門,使沉沙得以在洪汛期被沖走,然而,有專家認為淤沙沉積速度加快,最後大壩恐無法承受洪峰。

沉沙無法正常流入中、下游地區也對水質產生影響。由於水中沉沙減少,使得陽光可以照到水中更深之處,加上大量未處理的有機污水排入長江,嚴重的優養化使藻類增生,污染水質。

湖南鼠患 水位波動肇禍

不僅如此,即使是大壩庫區也因工業與家庭污水的排入而有藻類生長氾濫的趨勢。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前局長、環境學家翁立達表示,水庫水質惡化是他最苦惱的問題,目前水體的氮、磷含量較十年前上升了十倍。

庫區所在的重慶市與湖北官員指出,三峽大壩蓄水後,支流水質惡化,部分出現藻類異常繁殖的水華現象,而且發生範圍、持續的時間與發生頻率明顯增加,致使數萬人的飲用水受影響。

水庫水位的波動也會影響環境,今年湖南省農民遭遇罕見的鼠災即被認為是大壩水位波動,水淹數百萬田鼠巢穴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