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9日 星期日

二零零七年全球天然災害大都發生在亞洲

  • 2008-06-27 【中央社】

     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今天發布「二零零八年世界災害報告」指出,二零零七年,亞洲共發生十五次受災人數超過一百萬人的天然災害,其中,中國的水災影響一億人的生活,印度與孟加拉的水災影響人數也超過千萬人。

     報告顯示,去年全球共計發生十八次災情人數超過百萬人的天然災害,包括九次洪水、四次風暴、四次旱災以及一次野火,其中除了非洲的三次旱災之外,其餘皆在亞洲。

     另據統計,去年全球共計發生四百零五次天然災害,比二零零六年的四百二十三次些許下降,死亡人數為一萬六千六百七十九人,為十年來最低紀錄。

     不過,二零零七年,全球受到天然災害影響的人數卻比二零零六年增加百分之四十,達到兩億零一百萬人。

     至於經濟損失方面,依國際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統計,去年因天然災害引起的經濟損失達六百三十五億美元,比十年均值低了百分之三十四;其中,風暴造成的損失約占四成,洪水造成的損失約占百分之二十五。

     報告還披露,二零零七年,全球因工業、交通意外導致的技術災害的數量及影響,也創下十年來最低;全年總計發生二百五十二次技術災害,導致六千四百八十八人死亡,影響了四萬七千人的生活

美情報分析:氣候變遷將衝擊美國家安全

  • 2008-06-26 【中央社】

     美國今天提出一份國家情報報告指出,氣候變遷將在二零三零年之前,全面影響美國國家安全,並使得全球貧窮惡化,國力脆弱的國家變得不穩定。

     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主席,同時也身兼國家情報分析主管的馮稼時對國會議員表示:「我們研判全球氣候變遷將在未來二十年,廣泛影響美國國家安全利益」。

     馮稼時在美國眾議院作證指出,全球暖化及其引發的衝擊,會影響部分國家穩定並引起區域衝突,例如水資源愈加珍貴,為獲得水源所引起的衝突。

     他所提出的國家情報評估彙集了美國十六個情報機構的發現。它們主要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完成的報告進行研究。

     這份報告警告說,全球暖化將使現有問題惡化,例如貧窮和社會緊張、破壞環境、弱化政治機關、並使得經濟移民增加。

     報告說,未來十二年,全球大約有另外五千多萬人會面臨飢荒。

     馮稼時說:「對美國最明顯的衝擊將是間接的,由於氣候在許多國家所造成的影響,結果可能嚴重影響美國國家安全利益」。

     非洲是風險最高的區域之一,由於缺乏雨水,部分國家的農作收成最多將減少五成。

     報告警告,亞洲部分地區容易受到乾旱和水患的影響,稻米和穀物收成可能減少一成。

     亞洲部分地區熱帶豪雨以及地球增溫使冰河融解,將提供更多水源,但需求日增及人口快速增加,實際上導致約一億兩千萬人到十二億人用水不足。

地球暖化加上世紀末大颱風 將重創東京灣

日本國土交通省的一項估計指出,地球暖化在本世紀末期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若再加上超級強烈颱風襲擊東京灣的話,將可能對東京都和鄰縣神奈川縣的四個港口及周圍地區造成高達二十九兆日圓(約八兆兩千億新台幣)經濟損失。

國土交通省首度針對地球暖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以及強颱來襲對日本首都地帶可能造成的損失進行估計。這個負責國土保護的中央部會指出,這是現實上可能發生的大規模損害,和大地震引發的大規模海嘯造成同樣損害,強調整修老舊防波堤防的必要性。

國土交通省海灣局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問題小組」二零零七年十一月的「本世紀末全球海面最高可上升五十九公分」的報告,假定東京、橫濱、川崎和橫須賀四個港口漲潮時的水位將比目前的水位上升六十公分,若加上類似一九三四年襲擊東京灣的室戶颱風,再次來襲情況可能造成的損失進行估計。

根據估計,本世紀末若海面上升程度如預估,再加上超大型颱風的來襲,東京灣一帶將出現高達約兩公尺的浪潮,破壞東京港的水門和防波堤,造成臨海地區廣達六十平方公里處淹水,最高可達五公尺以上,對建築和設施設備造成的直接損害可達二十二兆日圓。

這項調查並就上升的海潮越過神奈川縣三個港口的防波堤造成的損失進行預估,估算將對港口及周圍地區造成共約六兆八千億日圓的損失,使得強颱對東京灣及周邊一帶造成的經濟損失可能共達二十八兆八千億日圓。

【2008/06/22 中央社】

格陵蘭若融冰 上海沉海下

澳洲和美國的氣候研究人員18日表示,受氣候變遷影響,海洋40年來暖化速度比原先預期的快了5成。而海洋溫度升高導致海水量增加,海平面上升,正逐漸淹沒小島國,並可能使地勢較低且人口稠密的三角洲地區出現浩劫。

帶領整個研究團隊的多明蓋茲(Catia Domingues)表示,海平面上升導因於海水本身的熱膨脹,以及融冰所增加的海水,二者都來自全球暖化的影響。報導指出,單單格陵蘭島上的冰一旦融解,就可以將整個海平面拉升7公尺,而這7公尺能淹沒孟加拉首都達卡和中國上海等臨海城市。

科學家表示,了解海水熱膨脹或融冰等各項因素如何影響海平面上升相當重要,因為如此不僅可以了解氣候的變遷,還能預測往後的氣溫上升情形,只是向來以電腦為工具的氣候變遷模型無法精準預測實況,最新的研究成果則建構一套精準的預測模型。

【2008/06/20 聯合報】

2008年6月27日 星期五

中國將在世界草地與草原大會展現特有風貌

  • 2008-06-17  【中央社】

     二零零八世界草地與草原大會即將在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舉行,這是首次在擁有世界第二大草地資源的中國召開這項會議,屆時將有多國代表提出千餘篇論文外,也將參加各式考察行程,飽覽內蒙及中國各地草原風光及當地民情風俗。

     二零零八世界草地與草原大會已架設起官方網站,目前正提供各國相關人士網路報名、提交論文等作業,也公開議程、研討會及博覽會內容。

     官網顯示,大會時間為六月二十九日至七月五日,由中國草學會和內蒙古自治區政府承辦,主題是「變化世界中的多功能草地」,目前大會註冊代表一千七百四十四人,來自七十六個國家和地區,大會已收到學術論文一千六百八十九篇。

     大會籌委會日前並確定了四條會前考察路線和五條會中考察路線,籌委會辦公室主任於清理說,安排考察路線用意是向與會代表集中展示中國草原建設成果。

     四條會前考察路線分別是甘肅絲綢之路和黃土高原之旅、雲南昆明迪慶西雙版納之旅、呼倫貝爾之行、錫林郭勒草原之旅,行程均為五天,費用每人八百美元。

     以甘肅之旅為例,代表將會參觀祁連山地區高山草甸草原、綠洲農業、苜蓿生產基地及戈壁地區;雲南之行將參觀中國西南溫性草地、森林、奶水牛牧場、水稻黑麥草輪作系統及二十六個民族;呼倫貝爾行將考察莫日格勒遊牧區、三河流域河灘地草原、呼倫貝爾草原的西部典型草原。

     二零零八世界草地與草原大會實際上由是兩個大會合而為一,分別是國際草地大會與國際草原大會,是目前世界草業界最有影響力的兩大學會議組織,都是每四年集會一次,其中國際草地大會已召開了二十屆,國際草原大會已召開了七屆。

2008年6月13日 星期五

擺脫舊思惟 走出淹水噩夢

中國時報 2008.06.07  歐陽嶠暉╱北市(退休教授)

     台灣各中大都市都已建有雨水下水道,但因雨水下水道之功能有限,每當下豪雨,超出其排水能力就必淹水。但政府卻束手無策,乃仍停留在傳統思惟。

     舊思惟的雨水下水道是以降雨頻率三至五年的降雨強度考量。殊不知當雨水下水道系統建設後,土地利用強度改變,原可透水的變成不能透水,再加上雨水下水道疏於清理、變形,排水能力必大降,再也沒有排除三至五年雨水的能力,故一有豪雨,又怎能不淹水呢!

     解決既有都市的淹水,就是增加都市的透水性,將一般非車道的不透水舖面改造為透水舖面,將雨水排水系統,尤其分布各角落的側溝改為透水性側溝,陰井改為透水井(因幹管已不易更改),只有從這些收集系統下手。另於公共場所、公園運動場、廣場的地下,設置貯留槽,貯積尖峰雨量,以減少雨水流出,使大於雨水下水道可宣洩之流量全部,滲透入地下或予貯留,就不會有超量的雨水流出而造成水災了,而等雨過後再予排出。

立法抗震 台灣人永保平安

中國時報 2008.05.18  鄭福全╱北縣樹林(工業安全技師)

     四川地震造成嚴重傷亡。連日來,輿論焦點集中於救災,但在報導救災同時,也可同步探討如何透過立法手段,讓台灣各類建物更安全、建物使用者更平安。

     國內目前已推動「耐震標章」制度,但尚未全面普及。不妨考慮將「耐震標章」合理分級,並立法規定不同用途之建築物必須取得相當等級之「耐震標章」認證後,方可接水、接電使用。例如:學校醫院、救災建築必須取得一級耐震標章,一般住家至少取得二級或三級耐震標章等。在九二一地震後,建築物之耐震設計雖然已經提高,但在九二一地震之前興建之房屋、教室是按照舊標準設計,所以也可考慮立法按照屋齡強制實施耐震檢測、補強。

     其次,無論建物之耐震設計有多好,最後還是要靠鋼筋工、模板工、混凝土工、工地主任、營造業專任工程人員、主任技師、建商負責人等本於職業道德和土木建築專業合力完成。因此,可比照觀光導遊人員實施職前訓練模式,立法強制前述土木建築從業人員施行職前訓練,訓練內容可包含職業道德、災害預防,並經結訓測驗合格。

     此外,建築物使用人對於建築物之保養維護也關係建物安全。所以也可立法強制建商在銷售房屋之後,可將購屋者集中起來,共同實行「建築物安全保養維護講習」,講習內容至少包含:「不可因裝潢冷氣管配置、空間設計而打掉剪力牆、樑、柱或任意鑽洞導致切斷樑、柱的鋼筋」。使可耐震之建物,不會遭使用者破壞結構。

2008年6月10日 星期二

烈震區必備 速定土木建設法

四川大地震的屋倒、地裂、路毀、山崩、坡滑、橋斷等場景,再次讓台灣的人民想起房屋建築安全不是地震時唯一的要求,整體的環境安全方足以讓受災戶有獲得外援的機會。因此,攸關整體環境的公共工程法令規範的齊備,愈見其急迫性。

汶川地震中,居民死傷消息不斷傳出,感人肺腑的訊息也時有所聞,但橋斷路毀以致救難人員與藥品物資無法送達,卻更令人著急。目前面對的是岌岌可危的十八座堰塞湖和近四百多座受損水庫,隨時可能造成洪水的二次災害,威脅數十萬人生命,中下游影響人數更達數百萬人。如此消息令人回想起九二一地震後的堰塞湖和橋斷路毀危機,但是,九二一後我們可曾針對教訓建立抗震防災體制?

「建築法管事,建築師法管人。」我國建築法雖然不算完美,倒也針對其主管的「房屋建築」貢獻良多。只是,建築法不含橋、路、山坡的設計與管制。我國雖有「技師法管人」,卻沒有「公共工程法」管事。而且,目前的公共工程在BOT制度下,如高鐵、高捷、汙水下水道等,已屬民間工程或私人工程,法院判決公共工程法和採購法之管轄範圍不及於此。因此繼建築法和水土保持法之後,我國急需一部法典(暫稱為土木法或土木建設法)以管理政府或私人興建之公共工程,讓房屋建築以外的整體環境品質得以保障。

一般道路、鐵路、高鐵、捷運、橋樑、隧道、涵渠、碼頭、堤壩、港灣等皆屬於公共工程範疇,但卻是在經濟發展掛帥下才被提出,而生態、環保等有關地球暖化和永續家園的問題並未予以考慮在先,以致最後依法執行工程的人反倒成為民眾眼中的環境殺手。因此,我國行政計畫法專家學者經常呼籲行政院:請就憲法、法律與命令層次,實實在在地為我國制定國土計畫、預算計畫、教育計畫、建設計畫以及其他社會基本計畫,免得目前常以法律或命令應急的措施缺乏計畫之程序核心規定。

土木建設法不僅是烈震地區必備的法典,足以全面性減低各類天災之危害,保障人民財產和生命安全,而且配合環保法、建築法、都市計畫法和水土保持法後,更能支持國土計畫法的完善程度。九二一警訊並未促使我們做好該法典,四川大地震再給一次警告,地震專家也提及嘉義烈震已屆引爆週期,我們還能再等待嗎?

【2008/05/20 聯合報】

人與自然和諧 才能永續

四川強震之後,震災區形成至少十三個堰塞湖,逾廿座水庫受損。就像不定時炸彈一樣,如果中國水利部門無法趕快挖排洪道排除險情,潰壩造成的大洪水對下游百萬人民生命影響將無法估計,損失不只百億人民幣,賑災的數字也不再具有意義。

中國有八萬五千多座水庫,是全世界最多水庫國家。過去已有三萬多座「病險水庫」出現嚴重的安全問題。因此,中國也是投資治理病險水庫資金最多的國家,但是治理的結果,病險水庫的座數不但沒有減少,反而上升。

水庫在河川上游圍壩蓄水,目的在提供發電、灌溉及民生供水,但是水庫的開發不免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包括氣象、水文、地貌、地質邊坡穩定及水土保持。而水庫大壩本體施工品質,水庫泥沙淤積速度使得水庫失去大部分庫容,以及水庫超期服役等等,均是造成中國目前病險水庫安全的重要問題。

人與自然相爭,違反自然,最終也將面對大自然的反撲。中國古諺有云:「萬物循天理,天地人本一」,萬事萬物都應依循自然道理運行,天地人合一的觀念,敬天畏天,影響數千年來中國人與大自然相處的態度。看看這次地震震央的都江堰,由秦國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修建於西元前三世紀,是世界上至今唯一留存、年代最久,並且是無壩引水的偉大水利工程。利用天然地形與水流的古代工程,讓不少水利專家對都江堰高度的科學水平讚嘆不已。但對照這次四川強震造成上百座水庫大壩安全出現問題,強震使地表砂石鬆動,繼而跟著降雨使入流泥沙量增加,未來類似苦竹壩堰塞湖的水利警報可能又是一波接一波了。

九二一地震將台灣山岳搖動得支離破碎之外,也造成全台多處土石流區及南投一處堰塞湖。台灣水利界也是一片反省的聲音。至今由於地質過於破碎,中部橫貫公路仍未暢通,減少了民眾上山的意願,也給了南投中橫高山水庫休養生息的機會。所以自九二一之後,原本長期處於優養水質的德基水庫水質竟然變好了!九二一正是大自然給山林及水庫復育的好機會,德基水庫水質轉佳就是告訴世人不要任意破壞環境,只要人與自然和睦相處,不過度開發土地,不使水土保持遭受破壞,大自然也會和顏以待。

九二一經驗讓台灣人能和四川居民心手相連、感同身受;台灣中部漸漸恢復的好山好水,正告訴中國大陸人與自然的相處之道:經過地震,我們才學習到社會永續經營是繫於我們對這塊土地的深厚感情;大自然的反撲,更需要真誠善心來彌補過失,實踐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才能讓破碎的大地得以撫平。

【2008/05/19 聯合報】

聯合筆記》只能怪天地不仁?

今年真是個災難年。

二月,中國大陸雪災,延伸到澎湖寒害還沒復原;五月初,印度洋納吉斯熱帶氣旋又造成緬甸近十三萬人無辜喪生;十天後,四川的強烈地震,又是至少十萬人喪命。人類面對天災,生命輕如螻蟻,難免浩嘆:天地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這些災情,恐怕只是今年春季的報告,來日尚未可知。地震的可預測性低,很難確知下一回板塊錯動會發生在哪裡。但今年是反聖嬰年,氣候異常已可預見:整個赤道洋面熱帶擾動比往年活躍,不止印度洋如此,太平洋更是在四月初即有颱風生成。如今台灣東邊哈隆颱風正直撲日本,而緬甸伊洛瓦底江三角洲又面臨新一波熱帶氣旋侵襲;低毫巴的熱帶擾動在衛星照片上,挑釁地頻繁冒出。

反聖嬰是什麼?恐怕除了最基本的定義及紀錄,即缺乏再進一步的預測、研判能力。但今年已出現東太平洋海溫偏低,台灣冷冬、春寒、春雨少現象,加上赤道圈熱帶環流活躍等證據,即足以預判這是個強反聖嬰年。可知,這個夏天非但將酷熱,而且颱風不斷。

事實上,氣候異常並不是最近才發生,但進入二十一世紀後明顯加劇,不僅水旱災頻仍,氣候亂了序更形嚴重。以二○○三年為例,東亞地區日本的梅雨季到七月初才結束,接著的夏天也冷颼颼的;而同一時間歐洲酷暑,熱浪持續不退,光法國被熱死的老人就超過五萬人。去年冬天,滑雪客照例湧向瑞士與奧地利,不料因斯布魯克雪場竟然幾十年來首次沒雪。

四川大震的生命財產損失,恐怕不止幾個百億美元,但相較於氣候異常的損失則就小些。二○○五年底聯合國在加拿大蒙特婁召開氣候變遷會議,世界知名的慕尼黑再保險基金會公布,當年的氣候災害的保險損失高達七百億美金,連帶造成的全球經濟損失更達兩千億美金之多。

怪罪天地不仁之前,恐怕該先潛心檢討:人心的粗疏狂妄,是不是助長了災難頻仍?

【2008/05/19 聯合報】

地震難防 耗資重建不如減災

四川汶川大震,震驚全球,甚至數百公里之遙的台灣也有感受到震度。目前地震前兆、預知與警報技術尚未有關鍵性突破,面對難以提防的地震災害,從防災、減災與救災著手,是較為有效的因應之道。

地震災害最直接影響的是建築物,除了追究建築物的耐震強度設計與施工品質外,還需根本追究建築物與土地之間的關係。因此必須從地質法(尚未通過)、建築法規等,其中包含環境敏感地質區、斷層禁限建範圍劃分等等根本合理規範與管制土地的利用與建物開發。

在禁限建範圍內之現存保全對象,包含公共設施與民用設施需要加強調查、持續觀察、限制開發與輔導補強。避免不適當的建物開發在不適當的土地上之根本錯誤,造成社會與人民要付出更多的代價。此外,繼續推動地震保險觀念,集合社會力量,讓風險分擔,減低財產損失,也有助於災後重建。

為避免地震當場的威力造成民眾的驚慌失措,應從平日教育讓民眾瞭解、面對,應落實防災知識宣導與防災技術演練,特別是學校與部隊。從台灣九二一等經驗與四川大地震可以發現,學校在遭遇地震時,不但校舍建築較為脆弱,而且學生們應變力較為不足,容易造成大規模傷害,在學校生活教育應該要落實避難演練,才能臨危不亂。

而部隊集合了社會青年人口,是最佳的救災動員人力,也應該加強防災避難觀念,在官兵退伍後,也帶回每一個家庭。另外救災動員其實複雜如同作戰一般,也是需要平常有充分的準備與沙盤推演,臨時才能立即應變。

救災體系也需平時確實建立與維護,各權責單位,如水保局、水利署、消防署、警政署、衛生署等才能因應災變啟動緊急應變計畫,包含人員動員與聯繫、如何掌握與調度各項機具(小山貓、怪手等)、交通工具(四輪傳動車輛、救護車、消防車等)、通訊工具(火腿族無線電天線等)與救援物資,並安排醫療救治與管制秩序。

而地方單位也應該定時出版與更新村里防災地圖與緊急疏散路線,確實標示避難處所,讓民眾瞭解在地之避難處所與警消醫療單位資料,才不致臨時因為過於驚慌而造成傷亡以及救難手忙腳亂,而延誤黃金救援時間。

【2008/05/18 聯合報】

2008年6月9日 星期一

震災牽動水患 中國最大隱憂

2008.05.19  賀靜萍

     中國國土資源部於昨(18)日發佈,受地震影響四川地區已形成18個堰塞湖的消息。而根據了解,中國政府目前已增派100名頂尖水利專家,緊急趕赴四川重災區。

     四川汶川發生強震後,中國總理溫家寶表示,這是中共建政以來最大的災難。而相較於毛澤東時代的唐山大地震,如今擁有國際外援的中國政府,在動員救難時,卻將面臨更嚴峻的挑戰。

     除了此次地震重災區全是偏遠、地形艱險的城市,使得對外交通不易之外,四川是長江上游河川地,原本擁有天然水資源的條件,如今在災後,這已成為馬上要面對的最大隱憂。

     以國土資源部提到的堰塞湖而言,這是指地震後引起的大規模山體滑坡,河水衝擊泥土、山石而造成堆積,堵截河谷或河床後貯水而形成的湖泊。

     而地質災害專家在災區青川勘察時發現,在青川一個叫石板溝的地方現在出現一處最大的堰塞湖,已經形成約40到50公尺高的大壩,水位則達到15至18公尺左右,初步估計蓄水量在500萬到700萬方左右。

     而石板溝下方就是關莊鎮,也是青川縣唯一一片大的空地和集中安置點。在這個安置點,僅僅是駐紮在這�參與救援的武警官兵就有3,000多人,堰塞湖一旦泄流或坍塌將造成下方的整個村、鎮被完全淹沒。

     堰塞湖坍塌危機四伏

     根據四川地震災區航拍的遙感監測圖顯示,汶川、北川地震對下游地區構成洪災隱憂。「新華社」稍早報導,「北川縣茶坪餘震不斷,海子水位迅速上升,隨時可發生重大洪災。目前,災民已棄家轉移高處。」約120萬居民正被疏散中。

     報導引述一名目擊者在電話中表示,軍方正在撤離北川的所有人,包括救援人員。士兵在無線電中說「全部撤退」,空中揚起滾滾灰塵,士兵正迅速離去。

     到目前為止,汶川地震造成187座水庫出現裂縫、滑坡、沈陷、變形、滲漏等險情。而另外一份報告稱,有135座水庫告急,18座水庫瀕於坍塌。也就是,135座水庫都出現了「壩體裂縫」和「放水設施損毀」的症狀。

     四川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地質調查隊總工程師范曉表示,除了地震本身造成的人員傷亡,災後的山崩和山體滑坡可能會出現堵(岷)江事件,地震帶來的水患極有可能釀成更大災難

     水庫決堤風險升高

     他表示,災區有高山峽谷帶,當中有岷江流經,岷江又分有很多支流。地震發生時,除會形成堰塞湖外,還會對水壩安全造成威脅,庫堤本身開裂受損,附屬設施也可能受到破壞,導致水庫排水不暢。

     另外,出現的山崩和大量泥石流入處於低窪地區的水庫中,會提高水庫的水位,水位一旦上升到堤壩不能承受的高度時,就會決堤而出,形成洪水。同時,當傾瀉而出的洪水遇到下游原本受損的水庫時,將沖垮庫堤,形成更大洪災。

     根據2002年資料,四川省有小型水庫6,557座。這些小型水庫,都是土壩修築,加上年久失修,隱患較大,專家表示,「有一些還是病險水庫,結構和地基都有問題」。

     1998年,中國前總理朱鎔基巡視受洪水侵襲的江西省九江市時,驚覺九江新築的防洪大堤不堪一擊,洪水一到即被沖垮,造成重大人命及經濟損失,怒斥這是「豆腐渣工程」。

     而這次四川突如其來的強震後,是否會再爆發大澇(洪水),導致更多傷亡?這無疑成為當前中國政府在救災之餘,最頭痛的一個問題。

過去四十年全球最致命自然災害

2008.05.13  中央社

     以下是過去四十年來最致命的自然災害:

     ─二零零八年五月:四川發生規模七點八強烈地震,近萬人喪生。

     ─二零零八年五月:「納吉斯」氣旋侵襲緬甸,三萬多人喪生,另外有三萬多人失蹤。

     ─二零零五年十月:巴基斯坦北部發生地震,規模七點六,大約七萬八千人喪生。

     ─二零零五年八月:美國墨西哥灣區颶風卡崔娜,在路易斯安那州和密西西比州造成至少一千六百人喪生。

     ─二零零四年十二月:規模九地震所引起的印度洋海嘯,在十餘個國家造成二十三萬人喪生。

     ─二零零三年十二月:伊朗東南部發生規模六點五地震,造成兩萬六千人喪生。

     ─一九九九年八月:土耳其西部發生規模七點四地震,一萬七千人喪生。

     ─一九九八年十月:中美洲「米契」颶風造成九千人喪生。

     ─一九九一年四月:孟加拉氣旋造成十四萬人喪生。

     ─一九九零年六月:伊朗西北部發生規模七點七地震,五萬人喪生。

     ─一九七六年七月:中國北部的唐山地區發生規模八點二地震,二十四萬人喪生。

     ─一九七零年十一月:孟加拉氣旋造成三十萬人喪生,成為史上造成死亡人數最多的氣旋。

水利局長:生態工法不是萬靈丹

中國時報 2008.05.25  林家群╱北縣報導

     縣府水利局長李戎威日前在北縣大河論壇研討會中,提到過去在水利工程中有「神主牌」地位的生態工程說,不少採生態工法施作的溪流,部分都出現問題了。他強調,生態工法不是萬靈丹,應因地制宜。

     生態工法在前工程會副主委郭清江任內被高唱入雲,河川工程如未使用生態工法,不易爭取預算,一時之間各地都在做生態工法,但也引起工程界贊成與反對兩極化討論,時至今日,問題陸續出現。

     李戎威說,過去使用很多蛇籠施作,經過5年,蛇籠開始損壞。以淡水鎮樹梅坑溪為例,去年柯羅沙颱風來襲,有段2、3百公尺長的蛇籠全部垮下來,目前已開始整修。

     李戎威也說,基隆河也有一些採生態工法施工發生損壞狀況,但狀況還可以控制,因為基隆河流速大概2米多,沒超過每秒3米。

      李戎威說,過去是將石籠放入臨水面下,直接受水流沖擊,如果流速每秒3米以下還可承受,但超過3米就會出問題。現在新工法是,臨水面以下以鋼筋混凝土施作,水面以上才用石籠,才能確保安全

中國時報 2008.05.25 
生態工法治洪 蛇籠沖毀壞了了
陳韋婷、劉英純、王貴郎╱北縣報導

▲淡水樹梅坑溪因颱風肆虐,整段蛇籠被沖毀垮了下來,駁崁柔腸寸斷。(劉英純攝)
▲基隆河以生態工法施作的河岸已長滿雜草,宛若天然河道,但蛇籠下方不堪水流沖刷掏空,蛇籠紛紛滑落,淤積河道。(陳韋婷攝)

     基隆河主流整治工程已完成2年,以生態工法打造的蛇籠護堤,卻因不堪河水沖刷、掏空地基,紛紛滑落下陷,崩塌土石淤積河道。汐止市公所直言,生態工法河道無法清淤,若雨季造成河水暴漲,容易潰堤,不適合人口密集的都會區。

     汐止基隆河道兩側生態工法打造的蛇籠護堤已長滿野草,放眼望去綠意盎然,不過卻隨處可見土石自土堤滑落,淤積河道;淤土在水量少時尤明顯可見,地方擔心影響河道容水量。

     基隆河土堤滑落 汙泥幫凶

     市公所秘書廖春松表示,生態工法有別於一般河堤打地基排樁建堤,而以蛇籠堆疊方式成為天然土堤。但基隆河水量豐沛,水流不斷掏空蛇籠下方土石,汐止地區的蛇籠幾乎全坍塌下陷,原自基隆河床挖出建造河堤的土石,又再度淤積河道。

     廖春松說,河道兩側汙泥又與蛇籠密不可分,清淤疏濬不易,生態工法不適合在主流道施作,對於汐止易雨地區而言,一但大雨來襲,短時間河水暴漲,基隆河無法迅速宣洩,就可能釀災。

     淡水樹梅坑溪以生態工法施做的蛇籠,慮及美觀與生態以原石取材,但去年柯羅莎颱風來襲,大水來得急又快,整段蛇籠被沖毀,石塊還堵住河道造成附近淹水,損失嚴重。

     淡水河整段沖毀 堵住河道

     淡水鎮公所技正汪精良指出,樹梅坑溪在颱風時一下子注入太大水量,造成損毀,水利局已發包修復。

     包商則說,沖毀部分將重建,而駁崁結構仍安全者進行修補,工程將會考慮強度與水的流速,在防汛期間得邊做邊修,希望年底可以完成。

     樹林大漢溪柑園橋下的人工蛇籠,被納莉颱風沖毀後,上游人工蛇籠已復建,但橋正下方仍有4、5公尺長的蛇籠還沒整建。北園里長陳俊青表示,已復建的蛇籠下方有打樁做基座,安全又堅固,但沒整建的蛇籠下方沒打樁做基座,蛇籠內的鵝卵石像疊羅漢,極易被洪水沖毀崩塌,剩一小段應該盡速完成。

濫墾「看不到」 巡山員改判無罪

中國時報 2008.05.24  洪榮志╱台南報導

     嘉義林管處大埔事業區林班地,遭人違規開墾面積廣達38公頃茶園、檳榔樹,但4年多來巡山員侯韋吉一直在報告上記載「未發現不法情事」,他一審被依偽造文書罪判刑1年3月後上訴,台南高分院更二審認定,濫墾地區不太容易被發現改判無罪。

     51歲侯韋吉,擔任嘉義林管處龍美工作站巡山員,從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一日至八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負責大埔事業區第37林班巡視工作,平時應依林管處指定路線巡邏,防止、取締及查報民眾擅自墾植或設置工作物。

     不料,從八十二、三年起,陳姓民眾未經核准除擅自在37林班地內舖設1條長達466公尺、寬2.5公尺水泥道路,還興建鐵皮工寮、鐵製水塔,並墾植約1.76公頃茶園;同時,承租該林班地營造保安林、保育竹林賴姓民眾等人,也違規種植面積廣達38公頃檳榔樹。

     但侯韋吉卻沒有發現民眾濫墾情事,還一直在每天應該填寫護管報告上,記載「未發現不法情事」。直到八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將37林班地移交給另名鄭姓巡山員後,對方巡查才發現林班地被濫墾,迅速報告林管處處理。

     事後,嘉義地檢署偵查認為,陳某等人濫墾面積龐大,侯韋吉巡視該區多年,卻還推說不知情,顯然是卸責之詞,於是將他依偽造文書罪嫌提起公訴。嘉義地院審理時,也認同檢方看法,將他處刑1年3月。

     但他不服上訴台南高分院,法官為了解他是否「知情不報」,曾前往現場勘驗,發現濫墾區從水泥道路入口處須步行20分鐘才能到達。

     另外,查報濫墾區鄭姓巡山員也證實,除非天氣晴朗、角度又對,否則不太可能從遠處看到濫墾區。更二審據此推斷,他應非故意包庇改判無罪。

中縣空汙惡化 戴奧辛濃度居冠

中國時報 2008.05.14  陳世宗╱豐原報導

     世紀之毒戴奧辛,全面危害到中縣居民的身體健康!縣議員何端格昨日質詢時說,台中縣空氣中的戴奧辛濃度居全國之冠,是7個空氣汙染分區中最差者,加上中科廠商進駐、中龍鋼鐵擴廠等,空氣品質持續惡化。環保局長蔣萬福說,已委託學術單位監測把關。

     中縣從南到北重汙染工業區林立,包括全亞洲最大的燃煤火力發電廠,中龍鋼鐵廠、關連工業區、經濟加工出口區中港園區,及大甲幼獅工業區,中科大雅、后里基地等,高科技、高汙染產業進駐,嚴重影響全縣空氣品質

     縣議員何端格指出,台中縣是全國7個空氣汙染分區中最差者,空氣中的戴奧辛濃度,也居全國之冠,在東北季風吹襲下,以大里市和大肚溪與烏溪交會處附近,戴奧辛的濃度特別高;環保局長年來未能有效把關,方造成空氣品質日趨惡化。

      環保局長蔣萬福表示,該局將積極查緝汙染源,以減少空氣中的戴奧辛濃度;另方面,也會要求環保署訂定一套戴奧辛的標準值,做為查緝防治的依據。已委託學術單位,進行空氣汙染總量管制,希望未來2、3年內能降低台中縣的空氣汙染量。

2008年6月3日 星期二

「娃沒了,政府幫我生一個」

四川省綿竹市漢旺鎮一所小學校舍倒塌,大批學童埋在瓦礫中,這位父親抱著寶貝孩子Hello Kitty的書包,一面焦急地等待,一面拿孩子的衣服掩面拭淚。
(法新社)

當「天府之國」變成超級重災區,死亡和失蹤的數字變得沒有意義,災民呆滯的表情,和震垮的屋子一樣,他們的心癱倒在地震發生的那一刻,對誰都不信任、不在乎,不在乎身邊的生活環境,不信任政府對未來的保證。

都江堰到昨天下午兩點,出現三千三百次餘震,民眾卻不「跑地震」了,不是不怕,是因為還有很多人被埋在瓦礫堆下,倖存的人,只感受死神的刀鋒。

在滿是屍臭味的房屋倒塌現場,已看不到大型機械和搶救人員奮力拚搏,都江堰民眾說:「倒塌得太嚴重了,救援的人說沒必要挖了。人員、機具要用在更急需的地方! 」這和「九二一」時,台灣民眾「生要見人、死要見屍」的堅持,很不一樣。

搶水、搶油、搶糧食、搶搭車輛離開災區,災區開始呈現人類最原始的慾望,傷痛驚懼的民眾,只想找存活下去的路子。一位成都官員說得好:「中央要求安定,災區絕對不能出現亂子,更不能有土匪和騙子。」幸運的是,目前還沒有趁亂作案的例子。

總理溫家寶關懷孤兒,特別令人動容;溫家寶的「鎮定、勇氣、信心」六字真言,成為救災的最高準則。

民眾寄望並相信官方強力且高效的救援,也願意相信政府公布的傷亡數字,但對未來則感到茫然。在聚源中學失去兒子的父親,一句話讓人鼻酸:「娃兒找到了,但沒了,政府能幫我生一個嗎?」

【2008/05/15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