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日 星期四
安南:台灣仍可致力溫室氣體減量合作
前任聯合國秘書長安南今天表示,台灣雖不在聯合國的溫室 氣體減量架構下,但也能夠並應該致力於溫室氣體減量的 全球性合作。
今年一月一日卸下聯合國秘書長職務的安南,目前主持設在日內瓦的非政府組織「全球人道 論壇」,今年的關切主題是氣候變化對貧窮和脆弱群體造成的衝擊。
在今天的一項小型記者會上,中央社記者詢問,台灣是全球溫室氣體第二十二大排放國,但無法參加聯合國架構下的全球減量合作,這個困難如何 解決,及台灣能如何貢獻?
主持記者會的安南回答說,他很清楚,台灣每年努力試圖加入聯合國,「在我的任內如此,在我的後繼者任內也在持續」,但這個政治問題只能看聯合國以後如何解決。
至於「實質」方面,他說,像台灣這樣的國家,需不需要致力於溫室效應的適應與減緩,他的答案是「要」。
他表示,目前在印尼峇里島舉行的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締約國 會議,有超過二百個國家參與,而聯合國只有一百九十二個會員國,這表示有比聯合國會員國還多的國家在那裡。因為這些國家理解,不論它們是否聯合國或其他 國際組織的成員,在同一個世界上,而且有可能為 環境做些事。
中央大學研究 馬尼拉海溝若地震 大海嘯直衝台灣西南
中央大學學者昨日提出警告, 台灣南邊的馬尼拉海溝(Manila Trench)是引發海嘯的高危險區域,若發生芮氏規模九以上的海底地震,北上海嘯一小時內就會衝擊 台灣西南、甚至東北部,浪高約十公尺,猶如 電影《明天過後》災難場景再現。
中大水文與海洋研究所助理教授吳祚任估計馬尼拉海溝的地震復發週期,規模九.五的地震約六百年,規模八.五的一百至二百年。因馬尼拉海溝現今還未發生超過規模八的地震,無法估算強震復發週期的始點。
來自美、中、日、泰、菲等國及我國學者專家昨日在中研院召開海嘯預警研討會,指出馬尼拉海溝是下一波亞洲大海嘯發生高危險區,一旦發生,南 中國海周圍的澳門、 香港、台灣、菲律賓、泰國等地都將受害。
馬尼拉海溝與南中國海近來成為 國際海嘯學家研究焦點。中、美、日科學家今年八月在 國際期刊《地球與行星內部物理學》發表研究指出,百年內台灣沒有遭受兩公尺高海嘯侵襲的機會, 香港與澳門則分別有十八%、 廣東汕頭有五%的危險率。
但吳祚任不認同,他指出,上述研究缺乏台灣地形與水位資料,明顯低估台灣的風險度。而且,台灣是繼呂宋島後第二個被攻擊的地方,絕對無法倖免,兩公尺高海嘯足以淹掉整個 高雄港。
馬尼拉海溝地震引發的海嘯會以「左右開弓」方式直撲西南沿海及 東北角海岸。吳祚任模擬規模九.三的地震,馬尼拉海溝距台灣四百公里,但只需一小時,三層樓高(約八至十公尺)的大浪就會直撲屏東墾丁及南灣;二小時後衝上 台南縣海岸,三小時後狂奔至雲林。
從東路進攻的海嘯雖然受花東峭壁阻絕,但海嘯波能量沖到東北角海岸後,全部爆開,地震發生後二小時就會灌進蘇澳及基隆。
雖然馬尼拉海溝還未發生規模九.五的地震,但去年底屏東外海發生規模七地震,中央氣象局及中大測到海嘯波高四十公分,週期長達廿分鐘。吳祚任警告,若換做規模八的地震,海嘯高度將增加十倍到四公尺,衝進台灣,後果不堪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