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6日 星期日

亞馬遜雨林浩劫 世界之肺不排碳反吸碳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2011-02-05 06:00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去年亞馬遜雨林一場破紀錄的大乾旱,造成數十億計的樹木枯死,引發外界擔心這片有「世界之肺」美名的遼闊雨林區正瀕臨氣候的臨界點,亦即不但停止吸納溫室氣體排放,而且還增加這些氣體的排放,進而造成全球暖化一發不可收拾。

這項刊登在權威學術期刊《科學》的研究發現,去年的乾旱造成亞馬遜雨林佔地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地區降雨不足,相形之下,二○○五年的那一次乾旱佔地約一百九十萬平方公里。二○○五年那場乾旱原本被形容為「百年一遇」,不料去年的乾旱卻更嚴重。此外,去年的乾旱更密集,造成更多樹木死亡,而且有三個乾旱中心。二○○五年則主要集中在亞馬遜的西南部。

碳排放量 恐勝美國

因此,這項研究預測,亞馬遜雨林沒辦法在二○一○年與二○一一年像往年一樣從大氣層吸納十五億公噸的二氧化碳。此外,死掉與垂危的樹木將在未來數年釋出五十億公噸的溫室氣體,總計帶來八十億公噸的暖化效應。相形之下,美國二○○九年因使用化石燃料而排放五十四億公噸的二氧化碳。

科學家因此得出結論:二○一○年的亞馬遜雨林旱災對全球暖化的衝擊,更勝於美國一年的排碳量。

亞馬遜茂密的雨林,吸納了全世界超過四分之一的大氣碳,這使它成為對抗全球暖化的重要緩衝。但如果亞馬遜地區從吸收碳的海綿,搖身一變為碳的來源,導致更多的旱災及大量樹木死亡,則這類的回饋循環可能造成氣候變遷如脫韁野馬,帶來如浩劫般的後果。

全球森林的樹木與其他植物,會隨著生長而吸納了能夠捕捉熱量的二氧化碳,有助於替地球降溫。但如果它們死亡與枯萎,反而會釋出這些二氧化碳。

主持這項研究的英國里茲大學熱帶雨林專家路易斯說:「如果溫室氣體排放造成亞馬遜乾旱,進而造成雨林釋出碳,此一回饋循環機制將極為嚴重。說得更赤裸一點,目前的排放路徑將使得全球最大雨林面臨猶如玩俄羅斯輪盤的危險。」

路易斯等人在二○一○年亞馬遜乾季期間分析了這片遼闊地區的衛星資料,並與二○○五年的研究結果直接比對,特別注意低雨量對樹木成長的影響。

路易斯謹慎地提醒,這當中還存在很大的科學變數,但「我們不能只是等待與觀望,因為這會回不了頭。我們不曉得我們是否已過了這個臨界點,也就是亞馬遜地區從碳匯變成碳來源,因為屆時將會太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