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

李吐槽馬的滯洪池計畫

台北縣副縣長李鴻源表示,依據總合治水的概念,像雲嘉南地層下陷地區,根本就不必花錢去做堤防或抽水站,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停止抽取地下水,輔導那些養殖等產業的農漁民轉業,治水的預算與其用來蓋堤防,不如拿來讓他們轉業。

不怕「吐槽」馬總統,李鴻源也挑戰台北市從馬市長時代就推動的滯洪池計畫。他說,總合治水的方式,在都會地區可能就是要設置許多滯洪池,但並不是像台北市政府準備要做的那樣,花很多政府預算,在市區各處去挖滯洪池,而是修改建築法規,規定所有新的建物,都要設置開放空間。他表示,這些開放空間本身,就是滯洪池,平時是生態公園,可以讓居民在此活動,但因是挖低的空間,因此豪大雨時就立即變成滯洪池。

他說,如此設滯洪池就不再是政府的財政負擔,而是建商必須要負擔的責任。

卡玫基風災暴露台灣的治水工程成效極為有限,趁著馬總統、行政院長劉兆玄今天到北縣視察治水,李鴻源以北縣主導治水的副縣長身分進行簡報,實際更像以他台大教授的專業背景,要求中央導正治水的作法。李鴻源直言,他呼籲的治水方法,其實已在過去十餘年間即不斷疾呼,但都未得到正視,今天向馬、劉諫言,心情實是「盡人事、聽天命」。

李鴻源指出,雲嘉南等縣分做堤防、抽水站都沒有用,「這些錢根本就不應該花」!因為這些地區地層每年下陷十公分,工程做了可能只能用個三、五年,然後就陷到海平面以下,下雨就淹,但停止超抽地下水後,漁塭本身就變成滯洪池。地層不再下陷後,許多地方就可能變成濕地或生態公園,可以形成鄉間旅遊的景點,整體風貌都會改變,而旅遊等的產業就會應運而生。

李鴻源說,當這些都可以做到時,再去檢視哪些地方真的還需要蓋一些堤防,再予以補足,即可完全解決淹水問題,如果能用這些方式進行治水,可能已通過的治水特別預算,花費不必一半就可以收到具體功效。

【2008/08/02 聯合晚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