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20日 星期日

從山田燒墾談高山農業

自由時報20080429 ■ 郭華仁

上週四立法院經委會決議停止執行「國土復育策略方案暨行動計畫」,並且指責限制高山農業是扼殺原住民生計的劊子手。筆者有幸受邀草擬「原住民族傳統生物多樣性知識保護條例」與「農業基本法」,對於原住民族如何永續經營都經研究訂立條文,因此對於立法院的說詞與議決,有責任提出己見。

高山環境敏感不適大量開發,已是基本常識。原住民族在山區生活至少數千年,發展出相當智慧的經營模式來與環境共存。漢人過去認為原住民以山田燒墾來務農會破壞水土,但是國外的科學研究在在證明山田燒墾是相當友善環境的農業操作。道理很簡單,燒墾只清理地上樹木,播種是用掘棒挖一小洞置入種子,整個山脈的土表保持完整不怕大雨。近代農法雖然效率高,但是機械將土壤割裂翻覆,陡坡上團結的土表一旦零碎,土石流當然經常發生;不但該地無法復耕,族人生命更是難保。近代工法開闢高山道路不利於原住民族,也是一樣的道理。

經建會張景森副主委幾年前在研擬「國土復育條例」時,曾經到台大舉辦公聽會。當時的草案是完全禁止經營高山農業,但本人發言指出禁止原住民經營農業,會喪失原住民與環境互動的機會,不利於永續經營。不知張副是否從善如流,反正定版時已允許原住民部落進行自給農耕,對於原住民的權益與長遠的生計都有所考慮,應該值得原住民朋友的肯定才對。

強力反對開發高山地區的漢人或許是昧於私利,然而部分原住民朋友基於謀生的理由,也主張在高山地區種植果樹的權利。近年高山農業的經驗顯示,其獲利者主要還是漢人以及少數學習或引進漢人農業經營模式的原住民。然而短期的薄利抵擋不了長期的環境浩劫,犧牲的是多數願意永世居留原鄉、沒有聲音的原住民。誰是原住民生計的劊子手已非常清楚。

當然,單靠傳統農耕無法維持生計。筆者在前開立法草案中都主張,政府應輔導、獎勵與補助原住民從事傳統農法以及維持其基於傳統知識之慣習生活,來維護山地永續經營。漢人與長期留在平地已和漢人平起平坐的原住民「精英」,宜體認山區原住民對於國土保安的偉大貢獻,讓原住民以尊嚴與光榮的方式得到應有的獎勵與補助。 (作者為台灣大學農藝學系教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