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9日 星期一

水利局長:生態工法不是萬靈丹

中國時報 2008.05.25  林家群╱北縣報導

     縣府水利局長李戎威日前在北縣大河論壇研討會中,提到過去在水利工程中有「神主牌」地位的生態工程說,不少採生態工法施作的溪流,部分都出現問題了。他強調,生態工法不是萬靈丹,應因地制宜。

     生態工法在前工程會副主委郭清江任內被高唱入雲,河川工程如未使用生態工法,不易爭取預算,一時之間各地都在做生態工法,但也引起工程界贊成與反對兩極化討論,時至今日,問題陸續出現。

     李戎威說,過去使用很多蛇籠施作,經過5年,蛇籠開始損壞。以淡水鎮樹梅坑溪為例,去年柯羅沙颱風來襲,有段2、3百公尺長的蛇籠全部垮下來,目前已開始整修。

     李戎威也說,基隆河也有一些採生態工法施工發生損壞狀況,但狀況還可以控制,因為基隆河流速大概2米多,沒超過每秒3米。

      李戎威說,過去是將石籠放入臨水面下,直接受水流沖擊,如果流速每秒3米以下還可承受,但超過3米就會出問題。現在新工法是,臨水面以下以鋼筋混凝土施作,水面以上才用石籠,才能確保安全

中國時報 2008.05.25 
生態工法治洪 蛇籠沖毀壞了了
陳韋婷、劉英純、王貴郎╱北縣報導

▲淡水樹梅坑溪因颱風肆虐,整段蛇籠被沖毀垮了下來,駁崁柔腸寸斷。(劉英純攝)
▲基隆河以生態工法施作的河岸已長滿雜草,宛若天然河道,但蛇籠下方不堪水流沖刷掏空,蛇籠紛紛滑落,淤積河道。(陳韋婷攝)

     基隆河主流整治工程已完成2年,以生態工法打造的蛇籠護堤,卻因不堪河水沖刷、掏空地基,紛紛滑落下陷,崩塌土石淤積河道。汐止市公所直言,生態工法河道無法清淤,若雨季造成河水暴漲,容易潰堤,不適合人口密集的都會區。

     汐止基隆河道兩側生態工法打造的蛇籠護堤已長滿野草,放眼望去綠意盎然,不過卻隨處可見土石自土堤滑落,淤積河道;淤土在水量少時尤明顯可見,地方擔心影響河道容水量。

     基隆河土堤滑落 汙泥幫凶

     市公所秘書廖春松表示,生態工法有別於一般河堤打地基排樁建堤,而以蛇籠堆疊方式成為天然土堤。但基隆河水量豐沛,水流不斷掏空蛇籠下方土石,汐止地區的蛇籠幾乎全坍塌下陷,原自基隆河床挖出建造河堤的土石,又再度淤積河道。

     廖春松說,河道兩側汙泥又與蛇籠密不可分,清淤疏濬不易,生態工法不適合在主流道施作,對於汐止易雨地區而言,一但大雨來襲,短時間河水暴漲,基隆河無法迅速宣洩,就可能釀災。

     淡水樹梅坑溪以生態工法施做的蛇籠,慮及美觀與生態以原石取材,但去年柯羅莎颱風來襲,大水來得急又快,整段蛇籠被沖毀,石塊還堵住河道造成附近淹水,損失嚴重。

     淡水河整段沖毀 堵住河道

     淡水鎮公所技正汪精良指出,樹梅坑溪在颱風時一下子注入太大水量,造成損毀,水利局已發包修復。

     包商則說,沖毀部分將重建,而駁崁結構仍安全者進行修補,工程將會考慮強度與水的流速,在防汛期間得邊做邊修,希望年底可以完成。

     樹林大漢溪柑園橋下的人工蛇籠,被納莉颱風沖毀後,上游人工蛇籠已復建,但橋正下方仍有4、5公尺長的蛇籠還沒整建。北園里長陳俊青表示,已復建的蛇籠下方有打樁做基座,安全又堅固,但沒整建的蛇籠下方沒打樁做基座,蛇籠內的鵝卵石像疊羅漢,極易被洪水沖毀崩塌,剩一小段應該盡速完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